右侧固定层

详解: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病

宝顺安2015-10-19 09:47:08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能够较长时间漂浮在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称为生产性粉尘。生产性粉尘按其性质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无机粉尘、有机粉尘、混合性粉尘。同一种粉尘,在作业环境中浓度越高,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危害越严重。粉尘浓度稳定时,接触时间可以代表累积接触量。

       在各种不同的生产场所,可以接触到不同性质的粉尘。如在采矿、开山采石、建筑施工、铸造、耐火材料及陶瓷等行业,主要接触的粉尘是石英的混合粉尘;石棉开采、加工制造石棉制品时接触的是石棉或含石棉的混合性粉尘;焊接、金属加工、冶炼时接触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农业粮食加工、制糖工业、动物管理及纺织工业等,接触植物或动物性有机粉尘为主。
       人体具有很强的保护性防御清除功能,使进入肺内的绝大部分粉尘排出体外。但长期吸入高浓度粉尘,吸入的粉尘量超过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时,就会引起一系列危害反应,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尘肺。根据粉尘的不同特性,可对人体引起各种损害。
       矽肺是尘肺中进展最快,最为严重,也是最常见,影响面较广的一种职业病。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以肺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它是职业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
       尘肺病人一旦确诊,应立即脱离接触,并做劳动能力鉴定,X射线诊断分期及结合肺功能代偿功能确定,安排适当工作或休息。此外,应教育患者善于自我保健,戒烟、戒酒,增加营养,并进行治疗、适当的体育锻炼和自我保健,增强体质。
       接触粉尘的工人应当定期体检,体检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可疑尘肺、已经患尘肺的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对其他与粉尘作业有关的疾病也能及时发现。发现患有尘肺病和不宜从事粉尘作业的职业性疾病时,应立即调离接触粉尘岗位。尘肺患者在脱尘前、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包括企业的下岗职工患者。随访时间的长短根据尘肺病的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工作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