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目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在人群密集场所依然要戴口罩。炎炎夏日,不少商家转型生产“清凉口罩”,但在满足人们对“清凉”需求的同时,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认为是“夏日神器”,有人则认为效果不好,“觉得交了智商税”。
01. “清凉口罩”可能是“风险口罩”
在目前缺乏规范标准的情况下,某些“清凉口罩”可能存在风险。风险之一是口罩的防护效果下降。佩戴口罩是防范疫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如果为了清凉而降低了防护效果,有可能把消费者置于风险之中。“更清凉”的口罩防护效果如何,难免让人担心。
风险之二是因涉嫌虚假宣传违反法律规定。《广告法》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如果有关部门对“清凉口罩”的效果进行测试,发现其宣传与实际作用有出入,商家可能要付出法律代价。
另外,口罩中加入某些清凉物质会否危害健康也值得注意,不能违反《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消费者期待的是真正有科技含量且没有不良影响的“清凉口罩”,更能满足广大人民和劳动者的要求。
02. “清凉口罩”真的“清凉”吗?
“清凉口罩”虽然看上去很美,实际使用起来却不尽如人意。民众追捧“清凉口罩”,商家根据民众需求进行创新和组织生产,值得鼓励。然而,“清凉口罩”效果如何有待评估。人们褒贬不一,说明不同的“清凉口罩”,质量与效果相差悬殊。何谓“清凉口罩”?能长时间保持清凉的口罩可冠以“清凉口罩”的名头,仅能提供几分钟清凉感的口罩同样说得过去,既然如此,企业只能各自凭良心办事,质量监管也就无从谈起。“清凉口罩”火爆好卖,或许会有企业以此为噱头,趁标准缺失之机大捞一笔,既损害消费者权益,又给疫情防控添乱。
有网友表示,个别“清凉口罩”比普通口罩更厚,夏天戴上反而更热了。对此,医学专家建议,当前疫情防控仍需常抓不懈,安全健康应摆在首位,要从正规渠道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符合国家标准的口罩。“清凉口罩”的问题在于,作为新生事物,缺乏相应的质量标准,消费者也就无从选择。缺少国家统一标准,企业生产经营各成一派,其中不乏浑水摸鱼、价高质次者。
“清凉口罩”火爆,反映出社会有解决“口罩之捂”的需求。无论从加强疫情防控的角度出发,还是基于改善公众的体验感受考虑,都不能任由行业野蛮生长。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何谓“清凉口罩”,不能任由企业自行解释,需要权威界定,给出标准答案,统一质量标准,划定准入门槛。惟有如此,“清凉口罩”方能实至名归,赢得公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