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他的书《活法》里写到:“人哪里需要远离凡尘?工作场就是修炼精神的最佳场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修行。只要每天努力工作,培养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将唾手可得。”
读完《褚时健传》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著名企业家褚时健一生中对待任何一项工作都是极度认真,肯钻研,而且无论这件事是不是他最初最想要做的。命运安排他与每一种工作相遇时,他没有困在不想干、干不好的自怨自艾里,而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每一项工作回报给他的也常常是意想不到的成功。
我们从稻盛和夫和褚时健身上应该学习到,对待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2.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很多父母辈们对于子女的工作,期望最多的一点就是:稳定。
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你进了一家国企或者事业编制的单位,这辈子都不用愁了,能一直干到退休,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就是最大的幸福。
但现实的情况是,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没有绝对稳定的工作,谁都无法保证手上的饭碗明天还能不能端上。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告诫我们,那只青蛙一直陶醉在稳定的舒适区,幻想着岁月静好,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这水会热到发烫,而自己却无力跳出。
未来只有一种稳定:是你到哪里都有饭吃!
有本事的人到哪都有饭吃,即使身背巨债,依旧可以东山再起。
而大多数人目前现状却是,工作能力一般般,专业技能不精通,学习积极性很薄弱,无法提升自身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自然也就难以摆脱迷茫,更难以挣到更高的薪资,这才是焦虑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要想具备稳定的能力,就得不断学习、成长、进步,不断提升自身在工作岗位中的不可替代性,这才是未来到哪里都有饭吃的资本!
3.职场人要学习工匠精神
所谓的工匠精神,就是尊重你手中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极致。
“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如今有许多人把工作比作鸡肋,他们嫌弃工作压力大、任务重、工资低,又没勇气辞职。
于是他们一边在岗位上消极怠工,混吃混喝磨日子,一边等待更好的时机和运气,以求另谋高就。
岂不知持有这种工作态度的员工,不仅在现有岗位上迟早会被淘汰出局,而且也不会等到更好的工作机会。
工作态度反映出职场人士最基本的素养,甚至体现了一个人的人品。
其实无论再讨厌自己的工作,也不得不承认,是工作给你提供了基本物质支撑,是工作给自己带来社会的认可,是工作让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所以,对待工作必须积极、用心、认真、负责任。如果实在不满意,完全可以干脆利落地离开;如果选择留下,那么就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出你的最大价值。
最怕的就是总抱怨,又不去改变;总是嫌弃,又不愿离去;总是占着岗位名额,又不去干实事。
4.2019,请善待你的工作
工作场就是道场,需要改变的不是修行的地方,而是修行的人。如果不能善待当下的工作,换再多的场地都是枉然。与每一份工作相遇也是缘分,是缘分就需要珍惜、善待和经营,努力发掘它的美好所在,用匠人之心把每一件事做到极致认真,当你以发现美的眼睛看待它,用感恩的心对待它,用努力负责的态度完成它时,你一定会发现不仅是工作需要你,你也离不开它了,你看到它的价值,也在其中实现自我价值,终会获得愉悦、幸福和成就感。
越努力越幸运,2019送大家一个字: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