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防护用品是职业卫生防护的最后途径,当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及工作实践等控制方法无法实施或无法完全消除外部环境危害时,应选用个人防护用品。而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存在不少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不愿意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的情况。
根据国家《重点职业病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2011年深圳市福田区对辖区内110家重点危害企业进行监测同时对劳动者享受职业卫生服务情况调查。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企业管理人员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影响劳动者呼吸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因素依次为企业对劳动者监督措施、培训情况、文化水平、户籍所在地、呼吸防护用品舒适度、企业规模、工龄,劳动者监督措施、培训情况、文化水平、户籍所在地、呼吸防护用品舒适度、企业规模、工龄的OR值分别为3.900、2.662、2.298、1.901、1.817、3.723、0.586,其中加强劳动者监督措施、培训情况,提高呼吸防护用品舒适度,企业规模大、文化水平高、户籍来自城镇等为保护因素,防护用品舒适度低、企业规模小,劳动者文化水平低、户籍来自农村、工龄超过3年等为危险因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卫生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部分劳动者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而小型企业劳动者因职业原因所导致的各类疾病的患病率和发病率远高于大中型企业旧。国际职业卫生委员会主席RANTANEN博士提出基本职业卫生服务的宗旨在于满足劳动者的基本健康和安全需求,包括保护、预防和促进3个基本要素,而劳动者的健康防护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因此,关注劳动者(特别是小型企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加强对劳动者在有毒有害作业过程中的健康防护刻不容缓。
据以往调查资料,中小企业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在日常工作中仅半数劳务工能采取正确的态度做好职业危害的防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在职业卫生工作中一向重视程度不足,对如何提高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的研究也极为少见。根据本次调查分析的结果,影响劳动者呼吸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的因素依次为企业对劳动者监督措施、培训情况、文化水平、户籍所在地、呼吸防护用品舒适度、企业规模、工龄。其中缺乏监督措施、培训少、文化水平低、小型企业、户籍来自农村、工龄长的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低,采取监管措施、开展培训、能提供较舒适防护用品的企业劳动者和文化水平高、户籍在城镇的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使用率较高,可见对劳动者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加强对防护用品的监督使用措施、加强劳动者培训是可实施实质性干预的因素,因此企业需加强这两方面的工作:1、加强对重点危害岗位的监督,督促劳动者使用呼吸防护用品,并主动开展劳动者培训、提供有效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等职业病防治工作。2、要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进一步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网络、宣传栏开展引人关注、形式多样、切实有效的宣传活动,使劳动者认识到职业病防治工作和劳动者的健康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树立无职业病的发生就是为企业增加效益的观念;劳动者的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和掌握情况对职业病防治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对促使劳动者更好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意义深远。